时间:2023-01-17 20:17:22 | 浏览:22
不管你是领固定薪水的打工人,还是身家上亿的企业主,收入的第一道槛就是个税;
也不论你是灵活就业的斜杠青年,或是收入不菲的专业顾问,甭管钱从哪赚的,最后到口袋里之前也得上税。
不像企业所得税或是增值税,乃至其他间接税,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最广,可以说,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但是,你一直在交的个税,你真的了解吗?
比如前不久,国税发布公告,宣布2022年1月1号起,年终奖不再适用优惠算法,如果还照老办法,最后到手的收入可能相差上万。
但很多人可能浑然不觉,还蒙在鼓里。
这篇文章就讲一讲关于个人所得税和它的一切(几乎,手动狗头)。
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收入几何,希望这篇文章都能对你有所帮助。
内容如下,大家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优先看:
一、 什么是个税
1、个税的定义和意义
2、这几种场景,要不要交个税?
二、 个税分别怎么交
1、 交多少
2、 怎么交
三、 个税的税优政策们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各国征税机关和自然人之间调整收入再分配、财政收入组织的重要手段。
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百万亿,财政收入18万亿,其中1万亿来自个人所得税,占比很低。
这1万亿个税里,有一半来自工资薪金代扣代缴的税款。
要知道我国个税的超额累进税率是收入越高,税率越高的;全国平均工资不到1万,基本都是适用最低2档税率,也就是3%、10%;
而年收入只要靠近100万,基本就会达到最高档45%的税率。
这样的前提下,工资薪金贡献一半的个税税收,那么全国所有就业人员的工资总额应该要几倍于其他收入(比如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收入)。
然而现实却是,2019年,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总额大约是35.9万亿,但城镇工资总额只有15.4万亿,连一半都不到。
大量、更高的收入,不是从“领工资”的渠道支付的。
他们人数虽然远比打工人少,但收入总和却比普通人的工资总和高得多。
这些收入的纳税状况我很难用数字反映,但从“工资薪金贡献了一大半个税”这个事实,我们不难想象。
《福布斯》杂志曾在2005年把我国评为世界第二税负最重的国家。
虽然事实上我国是税负绝对数是低于多数发达国家的,但相比税收的构成、纳税人的收入结构,以及相对之下的社会福利乃至医疗、教育等生活成本,工薪族的负担不可谓不重。
改变这些现象,就是个人所得税存在的意义。
《个人所得税法》是我国少有的,直接由人大立法的法律。其他多数是由人大授权、国务院制订的暂行条例。
足以看出个税这个税目地位超然。
法条第一条规定:居民纳税人在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须依法纳税;
非居民纳税人在境内取得的所得,须依法纳税。
那么关于个税,第一个概念就是“居民”、“非居民”。
这两个名词的解释,要涉及《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国税发【1994】089号)等好几份文件,还需要理解“住所”、“习惯性居住”等一系列等多的套娃概念。
为方便大家理解,我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韩国人小李到中国留学3年,期间买了房子。3年间虽然大部分时间在中国居住生活,但是仍保留韩国国籍,毕业之后也回到了韩国工作。如果小李留学期间,在韩国视频网站发布vlog赚取了一定所得,而且在中国曾经有过正式工作,那么他需要如何缴纳个税?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
小李的户籍在韩国、家庭在韩国、经济利益关系也在韩国,买房也是出于短暂居住和投资的目的,所以即便3年间主要待在中国,这3年小李在中国也不算有住所。
但是根据《个税法》的描述: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小李留学期间每年在中国居住是超过183天的,所以小李依旧算是居民个人,所以小李在中国工作赚的钱,和从韩国视频网站赚的钱,都要按我国《个税法》缴纳个税。
小张15岁就去美国上高中,读完本科、硕士,一直到27岁才回国工作,是老海归了。这12年间,小张只有寒暑假回国,一年不到2个月。那么小张是居民还是非居民?
按常识,一个15岁就出国,12年才回来,每年在国内时间不到2个月的,多少也算“半个”外国人吧?
但《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国税发【1994】089号)第一条提到:
如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而在中国境外居住的,在其原因消除之后,必须回到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则中国即为该纳税人习惯性居住地。
即便小张旅居国外12年,最终也回国工作了,所以他出国的目的只是求学。
并且小张的国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都还在国内,所以从主观意愿上看,小张的习惯性居住地还是中国。
结合上一条“住所”的定义,小张在国内是有住所的。所以小张依旧是居民纳税人。
理解了这些,我们基本上能分清99%的情况下,纳税人是属于居民还是非居民个人了。
搞清了纳税人身份的问题,我们再来探讨个人所得税具体都有哪些、怎么交。
概括地说,个税征收的范围包括下面这些: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前4种,统称综合所得,就业人员、个人涉及得比较多;
经营所得,一般适用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六、七、八三种,在其他企业(比如有限公司)当中比较常见。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前两者的区别有一个最简单的区分方法:有没有雇佣关系。
有雇佣关系的,基本都属于工资薪金范畴,包括劳动分红、奖金、加薪、津贴、补贴;
没有雇佣关系的,以个人身份从事劳务活动的,基本都是劳务报酬。
综合所得的缴税流程,大概是:
先预扣预缴,再汇算清缴。
不管哪种税,原理上,税款的金额都应该=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由于个税征收过程里,允许纳税人把收入减掉合理的必须开支(60000固定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免税收入、免征额等额度,剩下的金额才是“应纳税所得额”。
所以每个月发工资、劳务等其他综合所得的时候,工资条上公司帮我们代扣的那笔税,其实只是“预扣预缴”,顾名思义,只是提前估算的一个税额,不一定是最后我们实际应该缴的税。
交完税,到第2年大家上个人所得税app,填写申报各项扣除之后,系统会算出我们应该获得多少退税,或是补税,这个过程就叫“汇算清缴”。
预扣预缴的时候,适用如下税率表:
其中,居民纳税人可以享受年度合并计税。每月,或每次预扣预缴税款,在次年3月1日~6月30日内办理汇算清缴,申报后,得到相应退税或补税。
非居民纳税人则不办理汇算清缴,每月,或每次缴纳的就是最终税款。
工资、薪金在预扣预缴时,企业发的工资金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而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在预扣预缴阶段就可以减除相应费用了;实际收入金额减除相应费用,剩下的金额叫“收入额”,收入额才是预扣预缴时的应纳税所得额。
减除额度:
收入不满4000元(每次):减除800元;
收入4000元以上(每次):减除20%。
并且其中稿酬所得算出“收入额”后,还要乘以70%,才是应纳税所得额。
比如我给某杂志写了一个短篇,得到1万稿酬。减除20%,也就是10000-10000×20%=8000(元)我的收入额就是8000元;8000再×70%=5600元。这5600元就是我这笔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
经营所得一般适用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经营所得的个税征收就简单多了,只要把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余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乘以对应等级的税率,就是应缴纳的税款。
比如朱先生开了个小吃店,每个月营收10万。成本等各项可以扣除的费用为2万。全年营收也就是(10-2)×12=96万。
那么朱先生要交的个税就是:96×35%-6.55-27.05(万元)。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统称“其他所得”。
这类所得计税方式也很简单,统一适用20%比例税率。
居民和非居民个人都适用。
比方说老王投资了甲公司,拥有甲公司20%股份。每年能领到100万股息。要交的个税是:
100×20%=20(万元)。
财税(2018)164号文明确提到:从2022年1月1日起,个人取得年终奖不再适用优惠算法,也就是不能再单独计税,而应当并入当年总和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今年将是优惠算法的最后一次机会,想乘上末班车的朋友可以仔细看下面这段。
1)合并计税
我们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
假设甲公司的小张2021全年收入12万。其中9万是每月的工资,3万是年终奖。不考虑三险一金和各项扣除的情况下:
如果采用合并计税,那么适用的是上面提过的这张综合所得税率表:
把每月的工资和年终奖合并后,年度所得一共12万,减除6万的准许免除额(俗称“起征点”),还剩6万应纳税所得额。
对照上表,适用10%的税率,
那么个税的合计税款就是:60000×10%=3480(元)。
2)单独计税
如果采用单独计税,算法是这样:
把单独的年终奖总额除以12个月,用得到的数额对应综合所得税率表(见下文),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税款,计算公式是: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率表适用这张(月度税率表):
还是小张,9万的工资,3万的年终奖;
工资部分:9万扣除6万“起征点”,还剩3万,对应3%税率(综合所得税率表),应纳税额=30000×3%=900(元);
年终奖部分:30000÷12=2500(元),对应月度税率表的第1级,税率3%;
所以这部分个税=30000×3%=900(元)。
共计900+900=1800(元)。
只是简单换种计税方式,缴税就查了小2000块。
不过,有点数学思维的朋友应该看出来了,单独计税也不是绝对的好,到某个阈值可能就会发生质变。
比如:
小王是薪资结构是6万工资和9万的年终奖,那么他的个税是:
合并计税:(150000-60000)×10%-2520=6480(元);
单独计税:0+90000×10%-210=8790(元)。
忽略计算直接看结论,这种情况反而是单独计税不划算了。
总结一下就是:
工资比年终奖高的,适合单独计税;
年终奖比较多的人,适合合并计税。
如果不确定自己用哪种计税方式比较划算,可以私信问我,不过要抓紧了,末班车马上就要开走啦~
前面已经说过,个税缴纳里主要分“预扣预缴”和“汇算清缴”两个阶段。
虽然项目多,且有一些小不同,但内容非常好理解,我做了一张表,大家一看便知:
在规定时间之前,最好就准备总结上个纳税年度的财务情况,以免耽误事
据财政部网站16日消息,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延续实施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为支持我国企业创新发展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现就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公告如下:一、《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等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
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开始确认啦。纳税人可以登录个人所得税App进行修改、确认。2022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开始确认专项附加扣除的信息需要纳税人每年提交一次。2022年需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要在今年12月对信息进行确认
创作立场声明:新个税预扣预缴办法解读前言:2021,个税福利和政策多!个人所得税,是关系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一个税种,作为财务本专业,Messi在2019年和2020年也都结合当年个税政策,给大家分享了实用小干货(现在依旧可用哦)。今年Mes
个人所得税怎样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税额,其他所得应纳税额实行按月计征。个人所得
●来了来了,双流这家医院最新进度!●嘘!双流这个出片率100%的拍照打卡地,我只告诉你!●成都中小学会提前放假吗?市教育局权威回应!审 核:琳 琳主 编:云 涌编 辑:阿 杰来 源:四川税务主办单位: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一、什么是一般纳税人在征收增值税方面,有两种纳税人身份,一个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第二个就是增值小规模纳税人。二、哪些人要交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但是税法上的个人可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个人。税法中个人包括个体
现在的上班族每年都会赶在6月30日(个税申报截止日期)之前进行个税申报。今天6月份的时候,我磨磨蹭蹭地在最后一天进行了办税,为啥?因为我要补缴。我知道躲不掉,也不会躲,违法的事情还是不会做的,只是在规则内能拖一段时间就拖一段时间,其实补缴也
个人做业务的时候怎么减免个税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现在个人做业务基本上都需要为甲方公司提供发票,这样甲方也能入账抵扣,自己的资金使用起来也比较安全,业务也比较正规。作为自然人肯定最想解决的一点就是个人所得税了,正常情况下自己出具一张发票
一、什么是年度缴费基数申报?“年度缴费基数申报”也称“跨年清册核定”,是指在新的住房公积金年度,缴存单位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重新调整职工的缴存基数及缴存比例。自2020年起,“五险一金”缴费工资已实现合并申报。缴存单位在2022年7